大数据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。大数据获取成本的问题始终制约着我国数据经济的健康发展。本文将探讨大数据获取成本的演变、现状及面临的挑战,旨在为我国数据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。
一、大数据获取成本的演变
1. 早期:硬件成本高昂
在互联网时代初期,大数据获取主要依靠硬件设施。当时,服务器、存储设备等硬件成本高昂,成为制约大数据获取的主要因素。据《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2013年我国大数据硬件市场规模约为300亿元,其中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占比超过60%。
2. 中期:软件成本成为瓶颈
随着硬件成本的逐渐降低,软件成本逐渐成为大数据获取的主要瓶颈。大数据处理和分析需要大量的软件支持,如Hadoop、Spark等。这些软件的开发、维护和升级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,使得大数据获取成本依然较高。
3. 现阶段:数据获取成本多样化
当前,大数据获取成本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。一方面,随着云计算、边缘计算等技术的发展,数据存储和计算成本逐渐降低;另一方面,数据采集、清洗、整合等环节的成本依然较高。据《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2018年我国大数据产业链市场规模达到1.6万亿元,其中数据采集、清洗、整合等环节的市场规模约为5000亿元。
二、大数据获取成本的现状
1. 数据资源匮乏
我国大数据资源相对匮乏,尤其是在公共数据领域。这导致企业在获取数据时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。据《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我国公共数据开放程度较低,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30%。
2. 数据质量参差不齐
数据质量是大数据获取的关键。我国大数据质量参差不齐,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成本。据《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我国企业数据质量合格率仅为60%。
3.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本高
随着数据安全事件的频发,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大数据获取的重要考量因素。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数据安全防护、隐私保护等,导致大数据获取成本增加。
三、大数据获取成本面临的挑战
1. 技术瓶颈
大数据获取涉及众多技术环节,如数据采集、清洗、存储、计算等。技术瓶颈成为制约大数据获取成本降低的关键因素。
2. 政策法规滞后
我国大数据政策法规尚不完善,导致企业在获取数据时面临诸多法律风险。政策法规的滞后也影响了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。
3. 数据共享程度低
数据共享程度低导致企业难以获取所需数据,从而增加大数据获取成本。
大数据获取成本是制约我国数据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。面对大数据获取成本的演变与挑战,政府、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,推动大数据产业链的优化升级,降低大数据获取成本,助力我国数据经济的蓬勃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