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员流动日益频繁。海关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,肩负着维护国家主权、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大使命。我国海关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,对旅客流动进行深入分析,为打击走私、防范风险、服务旅客提供了有力支持。本文将从海关大数据的应用背景、主要内容、实践成效等方面进行探讨。

一、海关大数据的应用背景

海关大数据透视旅客流动,守护国门安全 响应式设计

1. 全球化背景下,人员流动日益频繁

随着经济全球化、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,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人员往来日益密切。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,2019年全球跨境旅游人次达到15.37亿,同比增长6.6%。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国际旅客流量逐年攀升,给海关监管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。

2. 传统监管手段难以满足新时代需求

在以往,海关监管主要依靠人工查验、经验判断等传统手段,存在效率低下、风险难以防范等问题。随着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,海关开始探索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监管,以提高监管效能。

二、海关大数据的主要内容

1. 旅客流量分析

通过对旅客流量的大数据分析,海关可以了解不同地区、不同时段的旅客流量变化,为制定监管策略提供依据。例如,在春运、暑运等高峰期,海关可以根据旅客流量变化,合理安排查验资源,提高通关效率。

2. 旅客行为分析

通过对旅客行为的大数据分析,海关可以识别异常行为,及时发现潜在风险。例如,利用人脸识别、行为分析等技术,海关可以发现携带有违禁品的旅客,从而有效打击走私犯罪。

3. 贸易风险分析

通过对贸易数据的大数据分析,海关可以识别高风险商品、高风险企业,加强对重点领域的监管。例如,利用风险评估模型,海关可以对进出口企业进行信用评级,对高风险企业实施重点监管。

4. 疫情防控分析

在疫情防控期间,海关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旅客健康状况、旅行史等进行实时监测,为疫情溯源、防控提供有力支持。

三、海关大数据的实践成效

1. 提高通关效率

通过大数据分析,海关可以优化通关流程,减少人工干预,提高通关效率。据统计,我国海关通关平均时间为2019年的1.5小时,较2018年缩短了0.6小时。

2. 有效打击走私犯罪

海关利用大数据技术,成功打击了多起走私犯罪案件,挽回国家经济损失。例如,2019年,我国海关共查获走私案件1.2万起,涉案金额超过100亿元。

3. 服务旅客

海关通过大数据分析,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、高效的通关服务。例如,实施“绿色通道”政策,为符合条件的旅客提供快速通关服务。

4. 应对疫情挑战

在疫情防控期间,海关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,实现了对旅客的健康状况、旅行史等信息的实时监测,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
海关大数据在旅客流动监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未来,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,海关将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,为维护国家主权、安全和发展利益作出更大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