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关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,承担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、保障国际物流畅通、促进贸易便利化的重任。我国海关在科技赋能的背景下,积极探索大数据比对技术在海关监管领域的应用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本文将围绕海关大数据比对展开论述,探讨其在智慧监管新篇章中的重要作用。
一、海关大数据比对概述
1. 数据来源
海关大数据比对涉及的数据来源广泛,包括进出口货物信息、报关单、船舶信息、运输工具信息、企业信用记录等。这些数据通过海关内部系统、第三方平台、企业申报等方式汇聚,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数据资源库。
2. 比对方法
海关大数据比对采用多种比对方法,如文本比对、图像比对、指纹比对等。其中,文本比对是最常用的方法,通过对进出口货物名称、品牌、规格、数量、价格等信息的比对,识别涉嫌违规、走私等行为。
3. 应用场景
海关大数据比对在以下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:
(1)打击走私犯罪:通过对进出口货物的比对,及时发现并查处走私、违规运输等违法行为。
(2)风险防控:根据比对结果,对高风险货物进行重点监管,降低走私风险。
(3)贸易便利化:优化通关流程,提高通关效率,为企业提供便捷的通关服务。
二、海关大数据比对的实践与成效
1. 打击走私犯罪
近年来,我国海关运用大数据比对技术,成功破获多起走私案件。例如,2018年,海关总署联合相关部门,通过大数据比对,破获一起涉案金额达10亿元的走私红油案。
2. 风险防控
海关大数据比对在风险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。通过对进出口货物的比对,及时发现并查处了数百起违规运输、走私案件,有效降低了走私风险。
3. 贸易便利化
海关大数据比对在优化通关流程、提高通关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据统计,2019年我国海关通关平均时间为2.6小时,较2018年缩短了50%。
三、海关大数据比对的发展趋势
1. 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
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,海关大数据比对将更加智能化。通过深度学习算法,实现对进出口货物、企业信用等方面的精准识别和分析。
2.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融合
海关大数据比对将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,实现智能化监管。例如,通过人脸识别技术,实现对通关人员的身份验证;通过语音识别技术,实现通关咨询的智能回复。
3. 国际合作与交流
海关大数据比对技术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,推动全球海关监管水平的提升。我国海关将与世界海关组织等国际机构共享数据资源,共同应对全球走私犯罪。
海关大数据比对作为科技赋能下的智慧监管新篇章,为我国海关监管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。在未来,随着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,海关大数据比对将在打击走私犯罪、风险防控、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,为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。